奮楫笃行青春路,北科秦安“零距離” ——9455澳门新葡萄社會工作專業21級本科生秦安實習紀實
發布日期:2023-08-07
浏覽數:
北京到秦安的距離,是一千四百四十三公裡,
而這個夏天,有這樣一群青年,
在秦安,
走基層,進鄉村,感發展,共成長,
融會貫通專業理論,築牢築實青春理想。
他們,是社會工作專業2021級本科生,
他們,助力北科與秦安,走向“零距離”!
一、相遇在鄉村,科技引領向振興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走進秦安,隴地鄉村新氣象令21級社工專業的本科生們耳目一新。細雨紛飛,漫山桃樹,一改同學們對西北地區的舊印象,為秦安鄉村之行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遇在鄉村,秦安當地鄉鎮幹部向學生們介紹了北科大在秦安萬畝桃園中的“身影”:從社會實踐團隊的“電商興農”新思路,到北科團隊引入的新化肥;從圖書室的捐贈書籍,到線上平台的助農銷售。北科大以科技助力秦安現代化農業發展,以技術推動秦安生态治理,協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雨霁初晴,走過萬畝桃園,走進大地灣文化,秦安的彩陶工藝再度向同學們展現出鄉村文化創新帶來的新活力。一捧泥,一支筆,屏氣凝神間,一雙巧手在陶罐上勾勒出八千年的記憶。在“陶之鄉”康坡村,村民們将制陶技藝代代相傳,又通過制陶創出緻富路。參觀之時,同學們驚歎非遺傳承人技藝之精湛之餘,發現在陶藝扶貧車間裡擺放的制瓷機器,亦是我校捐贈。北科大的“身影”在千裡之外的秦安處處可覓,令同學們心生自豪,更令同學們深感扶貧助農之意義。
每場參觀後,同學們都積極向鄉鎮幹部、村幹部交流學習。一問一答間,同學們仿佛親眼見證了基層幹部們日夜兼程投身鄉村振興的奮鬥征程,那些歲月通過幹部們的話語,在同學們的心底埋下了一粒種子。
萬畝桃園,碩果累累,千年彩陶,今朝再逢。這座伫立于絲綢之路上的小城,以現代鄉村新引擎實現鄉村振興“加速度”,在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中砥砺前行。
北科大社會學系師生參觀大地灣博物館
二、相聚在基層,專業增能助治理
“看!這是我做志願時的記錄!這裡竟然保存着!”
在秦安縣興國鎮康坡村社工站内,一聲驚呼讓同學們憶起大一時參與的“大手拉小手”志願活動。兩個月的線上輔導,化作社工站内一份永恒的記錄,未曾想彼時的關心,竟也是秦安發展路上的一份力量。
相聚在基層,社工學生們走進康坡村、劉坪鎮社工站以及“月十團”等社會組織,結合專業知識,關注社工站、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五社聯動”被推廣以來,社工學生們始終心系基層,迫切希望多了解社工們在基層的事迹。在秦安縣大大小小的社工站内,社工們用心關注“一老一小”問題,為特殊人群織就“保護網”,努力發揮好站點樞紐平台作用,持續聯動多元主體,秉持着專業的服務态度,為基層治理全方位增能。
康坡村社工站是首個“9455澳门新葡萄鄉村振興社會工作服務站”,21級的學生們在實習時聽聞了許多學長學姐籌備建設社工站的事迹:從開始時的入戶難、交流難到成功組織開展“文化周末”露天電影院、留守兒童關懷成長夏令營、英語能力提升夏令營等20餘場活動。北科大社工專業的學生們聚焦“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需求和社會支持”、“農村老人照料需求”等鄉村重點需求,為有需要的群衆、家庭和社區提供專業服務,齊心協力将社工站建好。
如何為基層治理中的“康坡畫卷”貢獻北科大的力量?北科大社工專業的學生們已經交出一份獨一無二的答卷。未來,我們堅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社工學子投入到鄉村振興社會工作服務站的建設中,讓畫卷更長,讓色彩更美!
三、相識在校園,赓續前行創未來
“姐姐,我一定會考到北京,到時候再去見你!”
“謝謝北科大的老師,今天我終于說出自己的夢想。老師們也讓我相信,隻要努力,夢想一定會實現。”
本次實習中,社工學生們不僅深入鄉村、走進基層,更與秦安縣王尹鎮中心小學的五年級學生們開展了以“共話未來,共同成長”為主旨的小組活動。21級的社工學生們用心構思活動流程、悉心準備活動物資,在活動前多次讨論,最終為王尹鎮的孩子們呈現出了缤紛多彩的活動。
在社會工作專業學習中,“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是學生們貫徹始終的專業理念,而在王尹鎮中心小學的活動中,學生們真正将理念結合實踐,在實踐中感悟身為一名社工學生,能夠怎樣引導孩子們展示夢想、堅定信念。
活動之外,社工的學生們駐足于校内一塊塊展闆前,聆聽學長學姐支教的故事,在“送教下鄉”和“夢想課程”的案例中深刻理解“授人以漁”之于鄉村發展的重要性,“貝殼夢想教室”為當地的孩子們照亮人生道路,“貝殼愛心食堂”為孩子們築牢飲食安全。
四、結語:“零距離”——社工“助他”心
遠隔山海,幸得相逢,七天線下實習時光匆匆,剛踏上離開秦安的高鐵,學生們就已開始對秦安心懷眷念。
一路來,我們見證了北科大與秦安的“零距離”,我們也感受到了自身專業與基層的“零距離”,我們懷揣一顆“助他”的心,期待與秦安未來相見!
實習感悟
從大一參與對接秦安縣康坡村的“大手拉小手”志願活動和校園營銷大賽,再到大二來到秦安參加專業實習,我在羲裡娲鄉真切感受了秦安的風土人情。七天的專業實習中,我們參觀大地灣、女娲祠等文化景點,曆史的厚度與文化的溫度共同交織出這片土地的厚重底蘊;我們進入社工站、社會組織、養老院、幼兒園,看到紮根在基層的社會工作者們勤勤懇懇,把工作落到實處,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感人事迹;我們深入社區和鄉村,用步履丈量土地,探尋基層治理之道;我們走入王尹鎮中心小學,與這裡的孩子們歡聚一堂,聆聽他們的夢想……在這裡我們體會到了智慧勤勞、崇文重教的秦安精神,感悟到了基層幹部的腳踏實地、接續奮鬥,見證了鄉村振興煥發的盎然生機,我們将最美好的祝福獻給秦安這片土地!
——社工211 樊丹雨
本次專業實習是我第一次來到大西北,也是第一次參觀線下的社工站。在聆聽當地社工的講解時,我仿佛也能感覺到,課本上學習的種種理論不再離我們那麼遙遠,隻有在具體的專業實踐活動中,我們才能領會到社會工作的真谛。本次實習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專業學習上的啟發,也讓我們見到了一片抛棄世俗功利、民風淳樸的新光景。這不僅僅是一次磨煉,更是一份收獲!
——社工211王宇晗
以往我對于社會工作的專業學習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對于具體的實踐過程并不夠了解。這次實習過程中我們參觀了劉坪鎮社工站,站内社工開展的社會工作大多面向鎮裡的弱勢群體,探訪高齡老人,關懷智力障礙兒童。社工工作記錄本裡寫到的工作總結字數雖不多,也沒有想象中新穎完善的活動設計,卻都踏實接地氣。我想,基層社工從0到1的過程已經有了,更相信基層社工會一步步從1到100!
——社工212 楊莉
與暑熱難耐的北京截然不同,七月份的秦安讓我們感到格外舒适。在參觀康坡村時,我們看到了駐村書記賈兆義老師的宿舍:兩張辦公桌旁的一張小床,連洗澡都是難題。然而這樣的環境對他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在這一隅之地,無處不在的“民生”是基層工作者與基層幹部們時時篆刻在心的堅守。也正是因為這一份堅守,才讓秦安變得越來越好。感謝這一次實習,讓我看到了基層工作最真實的一面!
——社工212 楊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