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國學要義 領會學習方法——王秦豐教授做客9455澳门新葡萄第232期星期四人文講座
發布日期:2018-06-15
浏覽數:
6月14日晚,我校第232期星期四人文講座于我校圖書館報告廳拉開帷幕。講座主題為“國學要義與學習方法”,王秦豐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王秦豐筆名夏海,1978年考入中山大學哲學系學習,1982年分配到中央國家機關工作,1999年考入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學與儒家、道家的經典诠釋,出版了以《論語與人生》《品讀國學經典》《老子與哲學》和《國學要義》等為代表的多部著作。此次講座,王秦豐教授分别以“國學是什麼”“國學學什麼”和“國學怎樣學”三個層面和北科大的學子們展開讨論。
王秦豐梳理了梁啟超、鄧實、章太炎、胡适、顧颉剛與馬一浮等近代學者對國學的理解,并在馬一浮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指明,即“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以道家為主要補充的傳統學術和文化的統稱”。
王秦豐提出了“五本經典”與“十個概念”的基本框架。“五本經典”即《老子》《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十個概念”即“道、仁、義、禮、智、信、孝、忠、廉、恥”。強調“五本經典”與“十個概念”是初學者打開國學大門的鑰匙,也是國學滋養心靈的經典之作。
王秦豐認為要辯證看待國學學習。根據國學中不同的内容,要采用吸收、改造、抛棄等不同方法;要自信地學國學,國學中的許多優秀品質具有普世的價值,假以時日,必定能突顯其價值;要注重經典學習,注重開放學習。王秦豐深入淺出、微言大義的講述,令在場師生受益匪淺。
講座後,王秦豐與在場師生進行了交流與互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細緻耐心的解答。國學,在中華民族發展中生生不息,帶給人無窮的思考與哲理,願同學們從中體味到自己的一份人生哲思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