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參加第十一屆北京市模拟法庭競賽榮獲二等獎
發布日期:2019-12-16
浏覽數:
“模司務法,誓為經緯澤天下;庭辯争鋒,學子博弈競風流。”2019年11月24日下午,第十一屆北京市大學生模拟法庭競賽頒獎典禮在中國政法大學圓滿落幕,本次競賽為法學專業省部級學科競賽,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中國政法大學承辦,目的旨在培養法學專業大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今年共有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京津冀48所大學參賽。文9455澳门新葡萄法律系徐銘勳擔任指導教師,宋爍擔任領隊教師,2017級法學本科生符大卿、劉金民、吳姗、方靜、劉育冰、馬夢婷6位同學組成的9455澳门新葡萄代表隊參加比賽。經過三輪比賽競逐,最終我校代表隊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等兄弟院校并列獲得北京市二等獎。團隊成員吳姗、符大卿獲得“優秀個人獎”。
本次比賽從備賽初期至決賽曆時共一個月(10月27日—11月24日),賽事集中安排在11月9日起連續三個周末進行,每一場比賽的準備時間不足七天。我校參賽的6名同學來自法學17級的3個班,盡管在備賽過程中經曆了研究困難、生病或者遭遇家中長輩重大變故等多種情況,他們團結一緻、相互支持、發奮圖強,為了學校的榮譽放棄休息、放棄業餘時間,全身心地投入比賽,面對同樣專業知識紮實的對手,團隊成員毫不畏懼、穩紮穩打,不斷總結經驗,走向成功。備賽之中,隊員們彼此之間不僅相互切磋、争論法律問題,在專業學識上不斷增長,也在交流中加深了認識,相互學習借鑒,在人格上不斷成熟。
為了提高了學生在法庭上專業技能,學院黨委書記魏增産邀請“全國十佳公訴人”周媛媛校友,為參賽隊員做了“公訴人的基本技能”專業培訓。法律系黨支部書記董梅,為了培養法學專業的學生,為了争取學校的榮譽,數次加班到深夜11點多與學生一起研究案例,以實際行動體現了黨支部書記在基層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徐銘勳老師在這1個月的備賽過程中,一周七天每天幾乎都要從早到晚工作12小時,以良好的師德師風感染了參賽學生。石雁、王霁霞、林琳、崔俊貴等多位老師都為此次比賽付出大量心血。老師們的專業指導,師生上下齊心,是取得成績的關鍵所在。
曆經風雨砥砺,終究淬煉成鋼。盡管在比賽中遭遇了一些問題,但老師和同學們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頂住壓力、頑強拼搏,最終,我校代表隊在賽場上以更加充分的準備、更加專業的表現赢得兩場比賽,反映出了我校法學專業的教學水平和學生能力。
第十一屆北京市大學生模拟法庭競賽已經落下帷幕,在此誠摯向學校、學院各位領導與老師在競賽中提供的各項支持緻以謝意,向為此次競賽努力付出諸位法律系老師們孜孜不倦的指導緻以感激,向我校代表隊可愛、可敬的老師和同學們送上最熱烈的掌聲。
指導老師采訪
1在比賽期間每一場是如何準備的呢?
法律系的老師、學院領導和教務、行政的老師們都對我們給予了方方面面的支持。還有畢業的校友們也盡力提供幫助,幫助我們完善從質證舉證到法庭辯論的每一個環節。各位老師尤其是有律師和檢察官實戰經驗的老師都傾力為隊員提供技術支持,從法律程序到法庭的言辭表達,都提供了大量建議。林老師還專門指導他們檢察文書寫作。各位老師也會咨詢相關領域的朋友,盡力給參賽選手們提供不同角度的建議,有的從刑法學理論與現實的差異角度提建議,有的提供物理學的專業技術與理論,每個老師都從自己的專業角度提供了幫助,為參賽隊伍在理論上鋪好基石。
雖然第一場比賽後大家情緒低落,但頂住壓力帶領學生們在緊迫的時間裡積極準備第二場比賽。三次比賽每個案子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每個案子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給定的卷宗裡找到對于我們有利的地方,去完善自己的說理與論證。在每一場賽前的準備期間,參賽選手們幾乎在臨賽前都要熬夜備賽,一起讨論和分析。雖然最終上場的隻有三人,但是在每次讨論中團隊裡的每個人都盡己所能、集思廣益,盡可能把對方可能想到的一切都準備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2比賽中最困難方面是什麼呢?
因為是第一次參加北京市模拟法庭比賽,所以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熟悉比賽的規則與細節,對于案卷中哪些問題能夠被質疑沒有把握,畢竟比賽不同于真實的庭審,因此充滿不确定性,隻能盡力像猜測考試出題人意圖一樣去揣摩賽題的考點和意圖。而在準備過程中雙方都會針對證據細節向組委會提出問題,組委會還會對案卷作出修改與補充,而每一處修改都需要我們重新讨論、重新完成理論設計和應對方案,所以整個過程也是充滿困難、曲折的。
3模拟法庭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模拟法庭比賽提供的卷宗裡給的信息,對于控辯雙方來說都是不完美的,争辯的空間比較大,所以比賽的關鍵在于盡可能從中找到有利于自己這方的事實,把自己的理論圓上,并盡可能找出案卷裡的矛盾之處,盡可能發現對方的漏洞。而前期準備的關鍵也不在于對方,而在于挑戰自己,在于發現漏洞的能力,畢竟案卷材料并不是完美還原的。
模拟法庭隊員感想
符大卿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比賽,作為隊長,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代表學校首次參賽,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期待的。從開始準備時起,我們就希望力争在這樣的比賽中獲得一個獎項。然而任何比賽都不是輕松的,尤其是這種規模的大賽。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基本上停掉了所有的課程,全天候備賽。最後的結果也證明,隻有竭盡全力地投入,才有可能獲得一定的成果。從現在來看,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如若我們不能在這樣的大賽過程中體會到真正的成長,就算不得成功。這次比賽給我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我們要具有壓力之下冷靜思考的能力。人常常不能擺脫自己的情緒,但處于情緒之中往往不能有敏銳的思維,倘若一支隊伍失去了這樣的能力,那麼就幾乎完全喪失了成功的可能。
方靜
距離11月23日已經過去很久了,我們六個人的生活也回歸到了正常的軌迹,然而徐老師慈父般的關愛、師母的辛苦陪同、六個人的嬉戲玩鬧、各位老師的關懷指點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當不再忙碌的時候,我突然變得怅然若失,但我深知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人生道路上有這麼一段和同窗、和老師同甘共苦的日子本身就值得珍惜!這一個月讓我們的友誼生根發芽成為大樹,多大的風雨也吹不散。
馬夢婷
10月28号比賽開幕式,但從開幕式的前一天我們的心都開始懸在了半空中。10月30日,是第一場賽題發布的日子,從那一天起,徐老師和我們這個六個人的小團隊,就開始了白天想案情,晚上也想案情的零零七生活,就連吃飯睡覺也在想,“王飛跳車到底有沒有阻斷因果關系呢?”“哪一階段最是李強的犯罪行為呢?”“交警做出的指令是否符合行政法,這會不會成為對方的辯點呢?”……過去的一個月裡,鍛煉的是法律思維,但刻骨銘心的是團隊和溫暖。
吳姗
很多之前自己準備模拟法庭時候注意不到的細節,比如庭審中語言的規範,跟合議庭的交流與溝通,舉質證和辯論環節的嚴格區分等等問題,都在這次備賽過程中跟随老師們進行了詳細的學習,從第一場的拘謹到第三場的相對從容,每一次小曆練帶來的進步能量都讓我覺得欣喜和富有成就感。
劉金民
模拟法庭競賽更多的是給我們提供一個一起團隊合作的機會。比賽考察學生法學專業知識是毋庸置疑的,但它考察的更多的是我們生活的常識。通過比賽以及備賽的過程,我們不僅對“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介入因素”、“幽靈辯護”等刑法上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跟着徐老師以及各位法學系老師一起學習了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我想這些或許對我們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會有更深刻的影響。走在成長的路上,一邊播撒希望,一邊收獲力量,伴随一路芳香,感謝各位老師的陪伴!
劉育冰
通過參加這次比賽,首先是鞏固了專業知識,這次比賽,提供了一個能夠重新複習的機會,通過閱讀教科書、查找論文、研究案例,深入了解相關知識,鞏固了自己的基礎;其次是提高了實踐能力,在如何書寫法律文書、庭審程序怎樣進行等各方面都有了真切的感受和學習。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什麼神秘事物,它應是最有煙火氣的,為社會服務的,最講究和現實相聯系的一門學科。如果沒有這樣的實踐,再多的知識也隻是印在紙上的一個個鉛字體,我可能始終都無法真正體會那些條文到底是什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