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紮根基層,譜寫青春奮進之歌
發布日期:2019-11-28
浏覽數:
在9455澳门新葡萄文9455澳门新葡萄,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與黨同心同行,與時代同頻同步,牽手“黔”行,始終持守不忘初心、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價值追求,書寫“實踐繪就最美青春”的動人篇章。他們就是“9455澳门新葡萄‘黔守’暑期社會實踐團”。
帶初心紮根 砥砺奮進青年行
基層一線是與人民群衆距離最近的地方,有着最新鮮的探索、最真切的呼聲、最深沉的感情。為了凝聚青年力量服務基層,2017年夏天,法學1601班崔旖旎等一行同學創建“黔守”實踐團,先後在馬勝強、張家盛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層,了解基層,在廣袤的貴州大地上留下青春的足迹和汗水。不忘初心,方能砥砺作為。幹事創業,方能踐行使命。從2017年到2019年,3年的暑假,黔守實踐團走過2萬多公裡的貴州大地,足迹遍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30餘村落、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中寨鄉等;調研訪談、問卷發放覆蓋1000餘人;聚焦基層社會典型群體:擺渡人、扶貧幹部、司法工作者、特殊兒童,在街邊道旁、田間地頭、鄉鎮法庭、特教學校,用最親切的态度、最樸素的語言面對面地與其溝通交流,傾聽基層人民的聲音,始終不渝地把選擇服務基層的“初心”作為前進的方向。實踐團讀到了擺渡人群體鮮活的故事:“我父親是老黨員,就是抱着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的精神,他擺渡了18年。”;記錄了扶貧幹部真實的寫照:“既要挽起褲管下田,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困中拓荒;又要洗腳穿鞋當幹部,悉心耕耘那片有理想種子的土地。”;聽到了司法工作者堅定的心聲:“司法改革不是舞者的藝術而是摔跤者的藝術,要做一名站的穩妥的摔跤者。”
帶問題紮根 學術助力發展路
深入基層,知民之所憂、得民之所想,用聯系的觀點、探索的精神、創新的視角形成周密的思路、管用的方法、可行的方案,為發展的藍圖添一抹與衆不同的色彩。下沉調研,不是簡單的走街串巷,而是一場帶着疑問、解決問題的發現之旅,着力夯實基層基礎。時代洪流中鄉村擺渡人生存狀況如何?脫貧攻堅期基層扶貧幹部勝任力如何?司法改革進入深水區後,基層司法工作者适應性如何?帶着這些問題,實踐團運用實地觀察法、結構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文獻閱讀法的調查方法開展調查研讨,依托“拓展個案”“勝任力特征的冰山模型”“行為幹預”等研究理論,分析調研資料、總結調查報告、彙編訪談錄、構建理論框架,撰寫學術論文。以宏觀學術視野,探析基層發展路徑,為解決基層治理問題獻智獻策。
帶資源紮根 服務基層有擔當
基層最為磨練人,艱難苦困自是不少,但隻要我們腳踏實地、苦幹實幹,基層就是廣大青年學習知識、鍛煉本領、增長才幹、磨練意志、服務人民的樂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3年的調研實踐中,實踐團了解到了諸多社會問題,并堅持問題導向原則,拓展思路,創新手段,通過多元方式回饋社會,服務基層。實踐團線上籌款募捐,援助貧困擺渡人;創建政府工作網站,優化官民協商機制;升級維護政府公衆号,搭建便民服務平台;普及乙肝防治知識,踐行“健康扶貧”宗旨;組織下鄉普法宣講,強化百姓法制觀念;開展義務支教服務,關懷特殊兒童群體……民為邦本,本固邦甯。實踐團始終,用青年之力回應人民呼聲,創造平台,傳遞基層人民的需求,展現新時代北科學子的使命擔當。
3年以來,6支團隊,59名黔守人在學校和指導老師們的關懷指導下,不忘初心、紮根基層、服務人民,得到了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鼓勵與支持: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第十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2018年首都高校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社會實踐論文二等獎、9455澳门新葡萄第20屆“搖籃杯”學術科技競賽特等獎、9455澳门新葡萄第19屆“搖籃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4支隊伍榮獲“9455澳门新葡萄社會實踐金獎團隊”、一支隊伍榮獲“9455澳门新葡萄社會實踐銀獎團隊”、4名同學榮獲“9455澳门新葡萄社會實踐十佳标兵”、10餘名同學榮獲“9455澳门新葡萄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的榮譽稱号;暑期社會實踐精品成果特等獎(論文)、暑期社會實踐精品成果;北京斯坦福亞裔肝髒中心暑期社會實踐“最佳團隊”;中國青年網、搜狐新聞、騰訊新聞、大衆網、掌上黔東南、多彩貴州網等多家媒體官方報道;黃平縣谷隴鎮人民政府,織金縣人民法院,山凱村小學發來感謝信5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黔守實踐團”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肩負時代使命,大力弘揚求真務實、服務基層的精神。在成長路上,譜寫出青春奮進之歌。